生成PDF报告需要较长时间,请耐心等候......
果然优志
果然优志
果然优志
搜索平台输入“果然优志”即可找到本站,Ctrl+D收藏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

083205T
代码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
名称
本科
层次
四年
学制
物理&化学
限考科目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冰川消融、热浪频袭,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成“碳中和”,但现实却面临巨大挑战——​​全国“双碳”领域人才缺口近百万​​,而现有从业者仅十万人。为填补这一空白,2025年教育部首次批准设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高考志愿表上的新面孔。

一、这个专业学什么?——从“碳排放”到“碳中和”的全链条知识

通俗地说,这个专业就是教人如何​​“算碳、减碳、管碳”​​。

​​基础知识​​:数理化是根基(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编程与人工智能是工具(Python、大数据分析)。

​​核心技能​​:

​​算碳​​:用软件模拟工厂碳排放,像“碳侦探”一样追踪碳足迹;

​​减碳​​:研发新能源(如氢能、光伏)、改造高耗能产业(如钢铁低碳冶金);

​​管碳​​:设计碳交易策略,学习国际气候谈判规则(如《巴黎协定》)。

​​学习方式独特在“跨界实战”​​:

学生可能上午在实验室调试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下午模拟联合国气候谈判,晚上为钢铁厂设计减碳方案。

这种“实验室+政策桌+工厂现场”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工科“埋头做实验”的单一场景。

二、学习难点:既要懂技术,又要会“做生意”

​​技术硬核​​:需同时掌握热力学(减碳工艺)、材料科学(新能源器件)、环境工程(碳封存技术);

​​规则复杂​​:碳交易市场、国际气候政策快速迭代,需持续学习;

​​系统思维​​:从一台设备的减排,到整个产业链的碳中和规划,需全局视角。

三、三所高校如何“各显神通”?

2025年首批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仅有3所,培养方向各有侧重:

北京科技大学 钢铁冶金低碳转型 联合宝武钢铁,实战冶金碳减排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气候政策与碳交易 设《国际气候治理》课,对接联合国项目

昆明理工大学 生态碳汇与数字孪生技术 建数字碳管理系统实验室,模拟云南产业减碳

四、就业前景:政策刚需催生“绿领高薪族”

​​岗位多元​​:

​​技术岗​​:新能源工程师(宁德时代研发电池)、碳捕集技术员(年薪25万+);

​​管理岗​​:碳资产管理师(帮企业买卖碳配额,年薪30万起);

​​政策岗​​:政府“双碳”办公室专员(2025年全国新增2000+编制)。

​​薪资竞争力​​:应届生起薪约8千~1.2万/月,5年以上经验者年薪普遍超30万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主修课程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著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