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优志
果然优志
果然优志
搜索平台输入“果然优志”即可找到本站,Ctrl+D收藏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

 2021年12月10日



一、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

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协调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经研究,决定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经过四年左右时间,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在此基础上,引导高校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为应用型高校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三、建设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坚持产业为要。依托优势学院专业,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切实增强人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应性。突出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优势,强化“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产教融合。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科技创新功能有机结合,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坚持创新发展。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双方或多方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区域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推进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资源,探索“校企联合”“校园联合”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

四、建设任务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保障机制等。鼓励打破常规对课程体系进行大胆革新,探索构建符合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新体系和专业建设新标准。推进“引企入教”,推进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改革和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企业实操教学等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协调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凝练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围绕国家和地方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着力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合发展,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主动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紧密对接产业链,实现多专业交叉复合,支撑同一产业链的若干关联专业快速发展;依据行业和产业发展前沿趋势,推动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新专业,探索本科专业创新发展的建设路径;推进与企业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促进专业认证与创业就业资格协调联动,提高专业建设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三)开发校企合作课程

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关注行业创新链条的动态发展,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以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紧密结合产业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增加综合型、设计性实践教学比重,把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依据专业特点,使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打造实习实训基地

基于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创新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科技产业园、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引进企业研发平台、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五)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建立选聘行业协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的有效路径。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产业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培训等业务,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推进教师激励制度探索,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六)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鼓励高校和企业整合双方资源,建设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发挥学校人才与专业综合性优势,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实现高校知识溢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应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共享研究成果,产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大力推动科教融合,将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积极互动,发挥产学研合作示范影响,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七)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强化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探索理事会、管委会等治理模式,赋予现代产业学院改革所需的人权、事权、财权,建设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充分考虑区域、行业、产业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禀赋特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打造高校产教融合的示范区,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五、建设立项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规划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布局,指导和组织开展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和评估。

(一)申请条件

现代产业学院应已具备或近期可以达到以下基础条件:

1.人才培养主要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高度契合性,相关专业已经列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范围,具有相对优势;

2.相关产业列入区域发展整体规划;参与的企业主体参考产教融合型企业相关要求,在区域产业链条中居主要地位,或在区域产业集群中居关键地位;

3.具有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4.相关企业主体参与的兼职教师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数量不低于高校专职教师的数量;

5.加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的30%;

6.具有相对丰富的教学资源;

7.初步形成理念先进、顺畅运行的管理体系;

8.学校能够提供相对集中、面积充足的物理空间,每年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用于人员聘任、日常运行;

9.学校给予发展所需政策扶持。

(二)立项程序

1.依托高校根据现代产业学院总体定位、建设思路,紧密结合实际,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开展建设,搭建基础团队,明确体制机制。

2.具备条件的高校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同时,申请单位通过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备。

3.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重点考察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础、政策支持和保障条件等,按照“分区论证、试点先行、分批启动”的原则进行培育建设。

4.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筹各类资源,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予以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推动稳定发展。 


二、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

序号学院名称所属高校所在省(区、市)
1中药制药现代产业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
2智能汽车产业学院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省
3葡萄酒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省
4信创产业学院中北大学山西省
5旅游学院(金通民航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6菱镁产业学院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省
7中车学院大连交通大学辽宁省
8大数据产业学院渤海大学辽宁省
9亚泰数字建造产业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吉林省
10参茸道地药材现代产业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11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
12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联合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
13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东华大学上海市
14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市
152011膜产业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
16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常州大学江苏省
17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学院江苏大学江苏省
18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19通科微电子学院南通大学江苏省
20新能源学院盐城工学院江苏省
21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2光伏科技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江苏省
23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常州工学院江苏省
24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扬州大学江苏省
25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26杭州湾汽车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省
27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8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
29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
30先进铜产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
31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
32芯片产业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
33东风HUAT智能汽车产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省
34轨道交通现代产业学院中南大学湖南省
35金域检验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广东省
36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深圳大学广东省
37智能软件学院广州大学广东省
38粤港机器人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省
39西门子智能制造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省
40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
41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
42智能车辆(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43工业互联网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
44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市
45中车时代微电子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46天然气现代产业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47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
48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49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50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高考志愿填报的参考意义

1、以上学院设置的相关专业纳入国家级一流专业,具备较强的师资力量,科研能力。

2、以上学院设置与当地现代产业或者高端供应链产业紧密结合,学习期间用于与当地企业结合较为紧密,学生实习、就业的方向明确,具备较强的就业优势。

3、以上学院设置学校每年有稳定的费用,固定的物理空间,学习环境较为有优势。同学们在志愿填报时可以参考上述学校。